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首 页 >> 人 物 >>人物专访 >> 王震中: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
详细内容

王震中: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

时间:2021-05-06     作者:人民网【转载】   来自:人民网


1620308927427862.jpg

 本文作者/人民网      图由人民网提供

 本期编辑/彭文畋         


王震中


全国政协委员 ,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 


科学技术具有自身的思想文化体系、文化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。如果把它融合到中华传统文化里,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会有一个质的飞跃,才能做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

传统文化是在农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文化,虽然它有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,但也要与时俱进。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,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与科学文化相融合。

  中国在历史上对科学文化的崇尚和呼吁,有两个时间节点。第一个时间节点是百年前的五四运动。五四运动对科学的提倡,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第二个时间节点是改革开放。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”,这句话饱含了对科学文化的重视。

  科学技术具有自身的思想文化体系、文化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。如果把它融合到中华传统文化里,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会有一个质的飞跃,才能做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。


中华传统文化典籍进行数字化处理,对它的普及、研究、弘扬都有帮助。借助数字化技术,可以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转换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。

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分出不同的层面,包括书本化的、民间的、现实生活中的等。科学技术,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,对不同层面的中华传统文化转型都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。比如,书本上的中华传统文化。中华传统文化典籍进行数字化处理,对它的普及、研究、弘扬都有帮助。但是,数字化处理的准确率比不过传统书籍,是个很大的问题。以后,文字转化为数字的准确率要不断地提高。

 中华传统文化典籍讲究版本、版本号,会经常对各种版本进行校刊和处理。现在,数字化书籍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版本,一种由现代科技支撑的版本。 

借助数字化技术,可以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转换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,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人,尤其是年轻人,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。所以,数字化技术可以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出很多贡献。


 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,很多知识通过手机查阅就可以迅速获得,这是数字化的方便之处,但也有不足之处——对深度学习,深入思考有一定的干扰。


把中华传统文化,特别是一些经典内容放到语文教材里面,对培养青少年美德和价值观大有裨益。

 把中华传统文化,特别是一些经典内容放到语文教材里面,对培养青少年美德和价值观大有裨益。但是,中华传统文化也需要与科学文化相融合,这样才能使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得到良好发展。

  对其他文明和文化,我们应该辨证接纳。在语文教材中,既有中华传统文化里比较有分量、有意义的内容,也有在人类文明史上大放异彩的其他文明的内容。不能用一方取代另一方,也不能用一方排斥另一方,而是把二者科学地加以融合。这对于培养青少年健全的心灵和全面发展大有益处。



微信扫小程序码
扫码添加QQ
四川中闻网_贴近四川的主流资讯   版权所有:四川省中闻瞭望媒体发展中心    承办:四川中闻网全媒体中心   
seo seo